開啟新檔案之後 選用Stencil Std Bold的字體 大小72PT 顏色RGB皆為129
用水平文字工具輸入之後並點陣化
接著在文字中加入迷彩圖樣
先執行海綿效果濾鏡 套用以下設定
筆刷大小8 可見度25 平滑度10 套用之後再重複套用一次
開啟新檔案之後 選用Stencil Std Bold的字體 大小72PT 顏色RGB皆為129
用水平文字工具輸入之後並點陣化
接著在文字中加入迷彩圖樣
先執行海綿效果濾鏡 套用以下設定
筆刷大小8 可見度25 平滑度10 套用之後再重複套用一次
這次說明浮雕文字的作法
事先聲明 由於浮雕文字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
所以做出來的內容可能不是那麼的精細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 請同學加以更正
首先製作輪廓的筆刷
以橢圓形工具繪製寬高皆為1.5mm的正圓形
並設定筆畫:黑 填色:無 筆畫寬度:0.8pt
接著在繪製兩個個寬高皆為1mm的正圓形
筆畫寬度為0.5pt
這次可以說是不完整發文orz......
其實這張圖是結合ai+ps的產物
不過我只有抓到AI的輪廓建立跟ps後面處理的要點......
所以AI的我就不說了.....
那就開始吧T_T6.....
之前發的都需要有點技術性
這次就來個簡單的東西吧=3=
相信應該有人吃過豆豆形狀的軟糖
這次就用PS來做軟糖
開啟新檔案之後 設定前景色為R249 G248 B240
接著使用漸層工具 (選擇前景到背景漸層)
由左到右拉出漸層色做背景 接著新增圖層 畫出一個黑色矩形區域
然後把要做復古處理的照片 貼入新的圖層中調整位置
執行剪裁遮色片 藉由黑色矩形的大小及位置來調整照片大小
開啟要使用霧狀效果的照片之後
把照片複製新的圖層 執行濾鏡中的動態模糊效果
此圖層為光線 套用角度根據照片的光線做變化 間距500像素
變更圖層混合模式為實光
接著新增圖層 設定前景色為R60 G90 B100 背景色 白
開啟寬高為9*7公分 像素350DPI RGB色彩模式 背景黑色的檔案
執行演算上色濾鏡中的反光效果(光源與反光光線須呈直立狀)
套用以下設定
亮度:100%
鏡頭類型:50-300釐米變焦
首先開啟新的檔案 寬高9*7公分 解析度350像素/英吋 色彩模式RGB 背景 白
接著執行濾鏡 像素 點狀畫 設定單元格大小100
再來執行藝術風的塗抹繪畫濾鏡 設定筆刷大小 30 銳利度0 筆刷 簡單
按下確定之後 按ctrl+f重複執行3~4次(視個人喜好)
接著複製圖層並設定該圖層混合模式為變亮
開啟寬高皆為7公分 解析度350像素/英吋 背景色白色的檔案
接著新增圖層 並使用自訂形狀工具 在選像工具中選擇填滿像素 設定形狀 :裝飾8 前景色為黑色
然後繪製圖案
接著利用ait+左鍵 把圖形往右橫向拖曳複製出8個一樣的並列圖形
而八個圖形之間必須沒有任何空隙的相連在一起
首先以RGB的影像模式開啟新檔案,並以多邊型工具繪製半徑20mm的16邊形。
再來以星型工具繪製半徑一為20mm、半徑二為15mm、星芒數8的星形
接著雙按旋轉工具,設定角度為11.25度旋轉星形之後把兩個影像重疊在一起
重點來了,由於端點有落差,所以要使用轉移錨點工具把星形的錨點對準16邊形
處理好之後在兩個重疊圖上方繪製一個四邊形並使用轉移錨點工具把四個角靠齊星形的內凹錨點(這個動作要做兩次)
開啟新檔案之後 設定背景色為白色 前景色為黑色
使用矩形工具(先於選項列選填滿像素)劃出適當的矩形(記住不能滿圖)
再來執行高斯模糊(強度50像素)
接著執行雲彩效果的演算上色然後複製圖層
把背景圖層隱藏
開啟要使用的風景照片之後複製出新的圖層使用高斯模糊濾鏡(強度:40像素)
再更改圖層的混合模式為濾色 不透明度90%
接著增加圖層遮色片 設定前景色為RGB皆為197 選用漸層工具(前景至背景漸層)
在想要比較清楚的地方拉出漸層 使前景清楚